比起風格,或許你更應該重視模式
這篇是過往在我的團隊內訓才會講的一個主題。今年我有設定一個小目標是把以前未公開講過的內訓課程分享成文字放到網路上,這是第二篇,也是我覺得對於個人婚禮工作業者(或是任何個人工作室)來說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環。 我想,或許你我都曾經有這種經驗,就是去吃一些口碑爆棚的網紅餐廳,可能人潮滿滿,各方面都很吸睛,但就是吃的東西可能還沒有你巷口的小店來的好吃。好比你說要喝到最好的咖啡,可能不會是去星巴克喝,你可能自己花很多心思弄出來的咖啡都比星巴克好喝,但能賣到...
這裡都是我的心情,用文字記錄下
這篇是過往在我的團隊內訓才會講的一個主題。今年我有設定一個小目標是把以前未公開講過的內訓課程分享成文字放到網路上,這是第二篇,也是我覺得對於個人婚禮工作業者(或是任何個人工作室)來說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環。 我想,或許你我都曾經有這種經驗,就是去吃一些口碑爆棚的網紅餐廳,可能人潮滿滿,各方面都很吸睛,但就是吃的東西可能還沒有你巷口的小店來的好吃。好比你說要喝到最好的咖啡,可能不會是去星巴克喝,你可能自己花很多心思弄出來的咖啡都比星巴克好喝,但能賣到...
既上一篇 從相機的角度來看待光線 所提到的,我們要以相機的思維來思考光線,那麼,不曉得你是否有想過這個問題,你該怎麼去了解你手上的相機呢?其實非常簡單,就是修圖。當然,這篇文章不是要來教你怎麼修圖,而是你要從修圖的過程中,來了解你的相機能做到怎樣的事。 先舉個例子。或許你在學習補光的時候有聽過,透過補光可以照亮主體,進而做到凸顯主體的這件事,這是由於我們人眼容易收到明亮的物體所吸引,因此在人像的拍攝中,我們通常人物,特別是人臉,很常都會是照片中最...
我在我的臉書上提過幾次說想要寫有關於光線運用的系列文章。這篇算是前導文章,是我覺得必須要先聊聊的一個主題,因為我認為這很容易被忽略的觀念。以及對於學習「人造補光」的初學者來說,最容易因為沒有了解清楚,而陷入貧頸。從我自己的經驗,我在剛接觸相機不久就自學閃燈,後來經過了很多年之後,才發現了自己在運用光線一直有著錯誤的理解在。所以,這一篇雖然是給初學者的分享,但不管你學到哪一個階段,花一點時間看完,或許會有一點啟發。 人眼與相機 我們都是用眼睛看...
除了拍照之外,做菜跟玩遊戲,就是我人生中三個最大的興趣。而這其中遊戲伴隨著我最久,從小學就持續到現在。不過似乎年紀越大之後,雖然什麼遊戲都買得起了,但真的想玩跟會玩到結束的卻越來越少,如果你跟我有一樣的體悟,就是遊戲可能買了,最後只玩了一下就沒動力在玩的,那可能要恭喜,你長大(老)了 : P。 死亡擱淺是小島秀夫兩年多前的全新作品,當然這邊就不科普小島秀夫的豐功偉業,在兩年多前看到這款遊戲被稱之為「送貨模擬器」時,當時就覺得平常就沒啥時間了,我幹嘛...
其實最初會弄個 blog 的類別出來,只是想要把自己一些心情寫上來,畢竟放在 IG 限動很快就會消失了,而放在網站上,不管過多久的時間,我都能隨時的再看看我哪個時期在想些什麼。前段時間 blog 的內容好像都寫得有點太艱澀了,所以這篇就是很隨意聊聊自己的心情。 前天在我的動態上,在快要三年之後,終於出現了海外婚紗拍攝招募的資訊。在我貼出來後收到了一些朋友的恭喜,說我終於回來了,在當時也讓我有一種,好像這個動態發出來的同時,是不是就代表著這個疫情終於來到了尾聲。...
今年我給我自己設定的幾件功課中,有一件是要把過去我自己在團隊內會講的一些心得寫成公開的網路文字。這幾年已經很少對外上課,而這些我自己的團隊內部訓練的核心,相信在其他地方也很少會有這相關的文字。當然,這些都是我個人的經驗,並不一定適用於所有人,而每個攝影師在不同的階段也都會有不同該努力的方向,而本篇,是我對於每個新遇到的新朋友,個人的一些建議。 一、想好自己的名字 一個好記又好念的名字是重要的,而這個名字將會陪伴你的整個職業生涯,因此取個適合自...
說起場堪這件事,我過去也提過非常多次。不過我相信對於剛開始學習拍攝的新朋友來說,由於整體的拍攝概念還不夠豐富,因此應該都會有個疑問就是,到底場勘我應該要看些什麼,以及怎麼把場堪的過程實際的轉換到真實客戶的拍攝之中。剛好手邊就有一組很不錯的案例,特別整理出來,順便把我的一些拍攝思路分享一下。 這是一次在淡水的拍攝,之前在我的臉書中有提到,其實好幾年前我對於淡水一直不太知道可以拍攝些什麼。除了觀光客多之外,印象中就是比較多狹長的步道,這對於閃躲拍攝...
這篇文章是要來分享一段在一天工作中實際跟團隊夥伴分享的對話,是說這段對話如果是錄成 podcast 應該會有更好的還原,不過文字的部分也能夠把我的一些心情寫出來。不管你是準備進入婚禮圈的新朋友,也或是新人,我想都會有一些想法上的幫助。 這是一個在婚紗拍攝工作中的車程上,我與自己助理的對話。在拍攝日的前一週,天氣的預報非常難去判斷天氣,因為天氣預報跟實際天氣一直都不同,連我常看的天氣指標專家都在自己的粉絲團中特別針對當週寫了一篇文章來分享在天氣預報上的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