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頂閃光燈一直是我最喜歡的器材之一,
(此文都是指機頂閃光燈,棚燈之類的燈具不再此篇的討論範圍內)
我想最大的原因就是看了由 Joe McNally 所寫的的光影之美一書。
之後 Joe McNally 變成了我唯一的偶像與老師,
也在一次機緣下親自的跟著他學習過一點拍攝的方式和簡單觀念。

我想閃光燈之所以有些人會覺得困難,我想跟它是一種瞬間光線有很大的關係。
這也是為什麼一些棚燈都會有模擬燈這樣的功能,
畢竟當你看得見光線,你才比較有辦法想像這樣的光線有怎樣的效果。
當然很多資深的前輩其實都可以預視閃燈不同角度與視角的效果,
但我想對於一般人(包括我)都還是在那種閃閃看拍出來才知道效果是如何。

閃光燈瞬間的光線我覺得最難去思考的並不是閃燈要怎麼設定,要放在哪之類的問題,
而是在於環境。
由於一般我們日常生活的持續光線,不管環境如何折射,反射,漫射到主體上,
你都可以直接透過眼睛很清楚的觀察到光線變化的感覺,於是,你就拍的下來。
這個觀念是很重要的,看的到就代表想像得到,想像得到就拍的到,
但,閃光燈擊發後都是一瞬間的,所以沒有辦法透過眼睛看到閃光光線在環境中的變化。
套一句友人常說的話:打閃燈就不要去想燈的問題,而是要把整個環境都當作一個光源。
以入射角等於反射角的觀念去判斷和思考(先不論漫射類的問題),
閃光燈就會變成很簡單的就是一個很單純的光源而已。

我想有個觀念是我自己覺得很重要的,就是“有辦法想像,你就有辦法拍”
我相信以自然光拍攝時,大家都有很多簡單的心得,譬如正午光很強,陰天光很柔等等,
你也大概知道可以找個有光線照入有影子的地方拍照就會有很不錯的光影效果。
但當拿起閃光燈拍攝時,應該很多人心裡面的第一個念頭都會想問..
– 我應該要直打還是跳燈呢?
– 碗公、柔光罩、透光傘差別在哪 ?
– 雷達罩拍起來的效果是如何 ?
– 蜂巢什麼時候要用 ?
諸如此類的問題我曾經也都有過,但其實就如同我前面所說的,
當你在拍攝時思考的是環境,只把閃光燈當作只是個光源時,
其實就只是你有沒有辦法想像妳自己到底要拍出怎樣感覺的照片而已。

Joe McNally 在光影之美一書中並沒有寫說用怎樣的閃燈設定,
內容上也沒有很詳細的標示佈燈圖與出力(有那種 Joe 習慣性的手畫佈燈圖),
也沒有分析比較什麼各種器材的差異與用法,
我自己的心得也是如此,因為最重要的就是那個閃燈的想法,
否則你根本不知道為什麼要拿一個額外的光源來捕光,感覺就變成是為了打亮畫面而已。

Joe McNally 說到,閃燈最重要的三個元素:
1. 方向 2. 顏色 3. 品質
不過三個主題要講的真的太多,我也都還在學習中,所以有機會在寫別的文章。
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初學閃燈最重要的兩個重點是:
1. 如何控制閃燈所能照亮的範圍。
2. 光的面積與光的距離。
不過我怕在這樣講這樣摸不著邊際的觀念可能都要睡著了,
所以還是來用照片簡單範例了。

—–
範例1.
D800firstdog
這張照片是在家裡面拍的,沒有用黑色背景,就很單純的一般小房間內拍的。
用了一盞 SB900 就可以拍出這樣的照片。
其實方法很簡單,也就是閃光燈不要閃到房間內的別的地方,
只要把閃光燈控制在照亮主體身上,就可以拍出同樣得照片。

當然,你也可以拍下面這樣的照片:
20100315pic002
兩種拍攝的方式和感覺完全不同的,這樣的照片則是把整個環境都打亮,
在補個有方向的光。
如同前面觀念中提及過,兩種的拍法都非常簡單,
重要的是你想要拍出怎樣感覺的照片 ? 想的出來自然就有辦法拍出來。

—–
範例2.
20120424pic003
這張照片跟範例一也是非常類似的方式,同樣得就是控制閃燈照亮的範圍。
也就是要思考的是如何讓閃燈只打亮到主體,不要打亮裡面後面的玻璃與其他地方。
用平行的打燈方式讓閃燈的光線光線只會直射到主體(必要時可以加蜂巢)
簡簡單單一張照片即拍攝完成。

看完這兩個例子,我想或許有些人會有個問題,那麼怎麼控制光只打到主體呢 ?
其實方法有很多,最簡單就是直打的光線。
但問題又來了,直打的光線小閃燈在大家的印象中應該是比較生硬的光。(因為發光面積非常小)
因此,重點二就是如何擴大小閃燈的發光面積,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這麼多控光器材的原因。不外乎就是要擴大光源和控制光源方向等等。
所以我自己最愛用的是柔光罩,但最方便用的應該是柔光傘,但都可依個人喜好來使用。
另外,就是光源的距離。
我想大家都知道,光線隨著運行的距離除了出力會降低外,另外就是會隨之往外擴散,
於是如果妳的燈離主體很遠,那麼光跑到主體前,也會擴散到四處各地了,
自然就沒辦法達到“控制閃燈照亮的範圍”這點。

當然拉,有些時候構圖上的需求,你燈自然不能拉近,
所以就有很多控光器材是用來束光的,像蜂巢之類的東西(也有不同密度)。
還是回到老話,什麼控光器材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先能想出你要拍攝的畫面,
然後你就可以思考出那麼光應該是要再哪邊呈現,
最後,才是要讓光只出現在那邊,我應該需要用什麼器材來輔助自己。
就像你也可以拿黑色的板子檔在閃燈的兩側,自然光就擴散不開來拉。

閃燈大概差不多就是這樣,當然可以講的還有太多太多,但寫成像小說那樣也太累了。
所以再分享一些照片,大家參考參考囉。


demo1
20120523pic004
這張照片用了兩盞 sb900, 一盞在主體正前方的玻璃外, 一盞在車內正後方。
其實車內是很暗的,於是要拍這樣的照片勢必要打閃光燈。
曝光以車外有保留細節為主要思考的方向。
車窗外的主光為的就是讓 MD 的正面補足光線,而後面則是淡淡的打出一點細節出來。
後面的閃燈補的比較需要有點技巧性. 在於束光以及打亮範圍。


demo2
20120523pic005
這張很簡單,像這樣的照片其實就是為了求背景的藍天與 101 的顏色能夠夠飽和,
勢必要犧牲地面的曝光亮度,於是主體就會暗掉,因此就需要捕光。
MD 的側面光線來自於陽光,因此 MD 的正面方向就會都是陰影,
那麼捕光的思考就是把陰影補出來就好囉。非常簡單,兩盞 sb900 捕光即可。
小閃燈的威能就在於,高速同步依然可以使用, 這點比棚燈強太多了。


demo3
20120525pic001
這是我比較新嘗試的捕光方式,其實只有一個光源,不過這個光源用了四盞 SB900.
iso100, F11, 1/20 秒
在這個參數下,四隻 sb900 都用了全出力來捕光,來達到我預期的亮度正確。
我想有些人常會說第二隻閃燈只要會亮即可,
但其實小閃燈有趣的地方就在於你要集合很多隻小閃燈來做一件事。
這是增加小閃燈出力以及提高光的質感非常棒的一件事。
(所以拍攝完這系列照片我在想要多補幾隻閃燈… 無線電閃燈 Nikon 閃燈啥時要出阿)


demo4
20120525pic002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在大太陽底下打小閃燈的經驗過,這天是大太陽,正午一點拍攝。
太陽非常非常強,不捕光的情況下要追求天空的曝光,主體真的是很暗不討喜,
因此就需要閃光燈了。
因為白柱子無法避開,加上也沒什麼額外的板子跟助手,難免透露了閃燈的方向,
不過主體上的光的質感對我來說真的蠻好的。
同 demo3, 一樣用了四盞閃燈在做一件事,小閃燈的光質也是可以很棒的囉。
而且這張用了非常廣角來拍攝,閃燈無法壓近,以一隻小閃燈的出力真的補不起來。

上述心得都是我自己摸索,以及透過 Joe McNally 書中及課程和網誌上的分享慢慢思考,
或許有錯誤以及需要修正之處,也請有經驗的前輩指教。
當然閃燈還有非常多可以講的, 有希望有機會在分享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