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我是東法(難道會有其他人嗎XD)。
時間過得很快,一轉眼就進入了 2020 年,而執行海外婚紗拍攝的旅程,沒想到居然已經進入了第七個年頭了。曾經有一段時間,身旁的同業與友人一個接著一個進入了世界旅拍這樣的旅程,最精彩的莫過於每年四月初的日本京都櫻花婚紗團,幾乎是台灣婚攝圈的海外日本同學會,街上沒幾步就可以遇到認識的台灣攝影師,好不熱鬧。但隨著一年接著一年過去,執行拍攝海外婚紗的人還是有,不過卻變得就好像就是固定的那幾個。
到國外拍攝婚紗,在許多人眼中,就像是一個可以把工作結合到國外旅行與體驗不同生活的完美組合。其實在許多層面來說,也的確是可以這樣說沒錯,回想起自己在進入全職攝影師之前,真的沒什麼機會到國外走走看看。拜這份工作所賜,至今跑了四十多個城市,雖然比起旅遊達人來說只是很小的數字,但如果從婚禮拍攝工作者來說,也是一個很棒的過程。當然,每一份工作都有其會讓人羨慕的優點,也一定都會有許多外人看不到的辛苦。這一篇文章,不是要來抱怨說海外拍攝的辛酸,而是想從這幾年下來所遇到許多經歷,分享給身邊的你們,不管是新人,或是同業,或是也想走上這條路的朋友。我想,能讓你多了解這份工作過程的背後過程,也會讓你更懂的怎麼去選擇與你們一同旅行的攝影師夥伴。
這一篇文章算不算自己寫給自己的業配文,這個看你怎麼覺得,不過如果你有興趣請我拍攝的話,或許透過這篇文章,會更瞭解我一點:)
[海外婚紗所面臨到的問題]
首先先來聊聊,為什麼近年來海外拍攝的攝影師並沒有越來越多。我想,主要還是跟海外婚紗的價格有絕對的關係,而價格最直接影響到的就是相關工作人員的所獲得的報酬。基本上海外婚紗的方案單價應該都會比台灣拍攝要來的高,因為一定省不了的就是出發前往的工作人員本身的機票、住宿與其他的雜費,譬如說飲食(通常都比台灣物價高許多)、一些交通移動的費用、租車、油資、匯差等等的。然而,由於在一個時期有過多的攝影師希望加入海外婚紗拍攝的這個行列,因此紛紛的推出非常低的方案價格來吸引新人。通常,就是攝影師會自行吸收機票住宿等等的旅行成本,僅收取部分的拍攝費用來換取該地點的拍攝作品。當然,這裡不是要來評斷怎樣的模式對錯的問題,而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方面稀釋掉了原本長期經營海外拍攝的客源,我相信不少人都喜歡CP值高,也就是相對便宜的服務。另一方面,由於上述狀況的攝影師幾乎都是自己掏錢在換取作品的,自然不可能長時間下都這樣的經營。當然還會有許多其他原因,但在普遍不容易賺到錢的情況下,想去的攝影師自然還是會開團,但漸漸的就會變得越來越少。
賺錢,我想可能有些人看到這裡,會想所謂的賺錢是要賺到多少才算「合理」,畢竟賺一塊也是賺。這邊要討論的不是實際賺到多少的「數字」,而是要來聊聊一趟海外下來比較會被人忽略掉的成本,也就是「時間」。另一個更無形的就是「壓力」與「檔期預留損失」。以我自己來說,譬如 2019 年很經典的行程克羅埃西亞來說,最初為了省工作人員機票成本的部分(因為不省就會賠錢),最後選擇了單趟約 27 小時的機票前往該地,也就是來回花了 54 小時,也就是超過了兩天的時間都是在漫漫的飛行與轉機過程中。由於該地點是我首次開發的拍攝地點,因此我們抓了三天的前置場勘時間,也就是在第一天拍攝日之前的三天我們就在現場進行前期的準備工作。飛機飛行與轉機的時間,以及前置的準備日到底算不算工作的一部分,我想可能站在不同的立場會有一點不同的看法,你可以說這並沒有「實際在工作」,但這些過程中的確我們的身體狀態都是「有負擔」以及「會疲累的」,並且,這其實都是為了讓我們的拍攝作業更加順利與完整所下的努力。與台灣拍攝最大的不同是,在台灣我們工作完畢後,辛苦了一整天就可以回到熟悉的家,並放鬆自己的身體與心情。而在海外工作過程中,其實在所有新人拍攝任務結束之前,甚至是一直到回到台灣把所有檔案都完整備份到家裏的電腦後,才能夠真的鬆懈下來。因此,這之中許多看不見得時間成本,幾乎是所有會便宜開價的同業最常忽略一部分,因為你在海外這條路走得越久,就會發現你真的需要花費掉非常多的時間來照顧一趟海外的拍攝行程。
其次,海外拍攝的壓力可以說是台灣拍攝的好幾倍大,並不是說在台灣就可以隨便拍拍,而是在最運氣與最糟糕的情況之下,台灣拍攝的婚紗最壞也還是有重拍的可能性,但是海外婚紗「幾乎是」無法重新再來。即便說你願意自費付新人費用再跑到該地重拍一次,但新人也不見得有時間與有意願再千里迢迢回去拍。通常,負責規劃一整個海外行程的重擔都是落在攝影師的身上(你應該很少看過有造型老師在開海外行程的,對吧),也就是行程要怎麼安排,甚至到該地點之後要到哪裡拍,幾乎全部的人都依賴著攝影師給予明確的行程、建議、或是方向。所以我每一次出國壓力都是在很大的狀況下,因為即便是拍攝過很多次的地方,你也很難去預期會不會有怎樣的狀況。是的,我想你也想到了,那就是再美的地方,天氣不好你又該怎麼辦?即便我的方案一定都有一天備案日(後面會來討論這個),但也是要看老天給不給臉。行程安排錯了怎麼辦(譬如說光線就不好啊、突然來了觀光團、突然場地沒開 等等太多太多),雖然不能全部責怪到攝影師身上,但絕對會反應到攝影師所拍出來的作品上。外面很多工作都有危險加給,不曉得各位會不會覺得在這樣的條件之下,攝影師是否應該收取高一點的費用呢?
而對我來說最困擾的,就還是檔期保留的這一件事上。當然對於已經長年經營海外的我來說這件事已經習慣了,但對於合作的造型老師來說,就是很麻煩也尷尬的一件事。以一個歐洲的拍攝行程來說,連同飛行的時間,通常可能要保留個十天左右的連續日期,也就是很容易跨到兩個六日這樣的狀況。當你跟一位造型老師留了十天的檔期,卻不可能給她十天檔期的服務費用,而這之間如果她有其他的拍攝詢問,譬如說他這十天原本可以在台灣接到五六個案子,那麼出國這件事對她來說除非真的就是喜歡出國,否則就是賺更少的。而且這還是有順利招募到新人的狀況。舉個例子,我記得有一年我好不容易敲了我後來的好友 Niniko 大約也是一週多的檔期時間,那時就很想要招募去土耳其拍熱氣球的行程,期間大概有超過 20 多組的拍攝詢問,但最後一組都沒有成行。當然依我們的交情關係,最後她就把那一段檔期拿去日本追她的愛,但說實在話以我的角度來說真的覺得很抱歉也很不好意思。
所以,如果綜合各方面因素來說,一趟海外婚紗拍攝的行程費用理論上來說應該是要「很不便宜」的,除了機票住宿這些硬的旅行成本加上服務費用之外,其實還有很多的隱性成本是需要考量在內的。可是,以現今的環境來說,能確實收到旅行成本跟技術服務費用,就很難能可貴了。同樣的克羅埃西亞這一整趟的行程來說,拍攝兩組新人,最終行程結束後我所獲得的報酬大約是三萬不到的新台幣,並不誇張,也是為什麼我上述會需要節省機票成本。當然這裡面有不少可以討論的細節,但我的收費也不是說多便宜就如此了,更不用說開價非常便宜的同業了。
當然,海外也不是就真的這麼難做,如果拍攝的組數多,那麼總體來說就會分攤掉很多的成本,就更有獲利的空間在。不過,上述也已經提到了,因為市場上有非常便宜的方案在,加上更多的組數會需要停留更長的時間,造型師的日期更難安排。而我很少這樣做的主因就是,因為我真的做不了這樣的拍攝安排。
[關於備案日的安排]
接下來就要來聊到備案日的這件事,這也是我執行海外拍攝的第一年就有的模式,也就是拍攝一天之後,隔天一定會預留給新人作為預備日這樣。預備日的設立理由非常簡單,我相信大家也都希望買個服務,特別是單價又比較高的海外婚紗,總要有個基本的保障。會用到備案日最常遇到的情況就是天氣不好的時候,雖然說只有隔一天不見得天氣就會變得更好,但至少有更多的時間可以來替新人補足畫面。對我來說,備案日除了比較有保障外(對新人與對攝影師都有保障),最重要的就是要提供我一天充足的緩衝與休息時間。因為在國外我真的無法接連著每天不間斷的拍攝,真的沒有辦法。
這就要聊到海外拍攝的時間,基本上怎麼樣都會比台灣的方案要來得更長。除了地點新鮮度比較高,或是比較不熟悉等等因素本來就會拍比較久之外,因為方案的價格本來就高(雖然方案價格也不是實際收取的報酬),自然也會希望幫新人多拍一點,大家都是付出了很多。如果說我生涯中最長最長的一次海外總工作時間,從開始化妝到回到住宿,我記憶深刻就是整整 23 個小時。清晨三點開始化妝,然後隔日清晨一點五十拍完最後一個場景。當然,這個例子是特例,但像是歐洲因為緯度偏高,日照時間很多時候比台灣長很多,像是巴黎熱門月份大概天黑都是晚上九點十點,因此夜景拍攝完大概也都是晚上的十一點左右。也因此,備案日的設立除了給雙方都有保障外,最重要的也是在一整天高強度的拍攝之後,給予我自己一個緩下來的休息時間。雖然說一個職業工作者在工作的過程中腎上腺素會升得很高,因此即便是連續拍攝的過程當下其實不見得會覺得累(通常我拍完一整天之後,大概到清晨都還是不會想睡,還可以出一堆圖,因為身體非常亢奮,但這樣對身體其實很不好),可是如果是我自己實際經驗來說,就算身體可能當下不覺得累,但腦袋會動的很慢,簡單來說就是,比較不會去思考要怎麼拍好,比較像是就安安全全的拍完這樣。
我舉一個例子讓你們明白有備案日跟沒有備案日的差別在哪。假設以一個完整的一週七天工作日來說(不去算飛行的時間),通常六日是我比較不建議的拍攝日期,因為六日很多時候會提高拍攝難度,因為觀光客會變得更多。那麼一週其實拍攝日就是五天。如果你沒有拍攝的備案日,那麼等於你可以安排五組新人來進行拍攝。當你有了備案日後,其實你就是只能安排兩組新人,因為五天之後第三組新人一定會跨到一個星期六或是一個星期日。所以,這時候就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了,你們會覺得:
– 不要用備案日,來換取更多的拍攝組數,近而降低每一組拍攝的方案價格,再轉而吸引到更多新人這種模式比較好。
還是,
– 維持有備案日,讓攝影師與造型師得到足夠的休息時間、讓拍攝的過程更加有保障,但因為成本關係方案價格就是會更高。
我想大家都有不同的想法,有些人一定可以做到高強度且連續的拍攝依舊拍的非常精彩,只是我自己的狀況只能選擇後者。
這也是為什麼不少造型師都會喜歡跟我出國工作的原因,因為我的行程通常是「相對」來得輕鬆很多很多,多數的情況還會有點像是度假。
[新國家是怎麼開發的]
承上面有提及的,對於海外婚紗拍攝來說,組數越多才更有機會賺到足夠的收入,也因此熱門的一線國家的經營其實是海外婚紗要賺錢比較實際的做法。像是巴黎就是一個很經典的地點,基本上不管哪個地區的華人,都挺喜歡到巴黎去拍攝婚紗,你也最容易在這邊招募到足夠的新人。可是,對我來說,如果要如此反覆的經營一個地方,那其實我真的可以好好的在台北來拍就可以了。恩?你說?你說冰島?。等等我冰島人。
雖然說賺錢的確很重要,但海外拍攝在我最初的目的有一項很重要的就是去看看自己沒看過的人事物,因此隨著海外經營時間長了,以我來說自然就想要去開發新的拍攝國家,特別是網路上越少作品的我越有興趣。可是每次開發新地點所要付出的就是金錢,因為幾乎許多新人在預定前往一個海外拍攝行程之前,多多少少還是會希望看到實際的成品照片,畢竟有實際的影像,才有可以預期的畫面在。在這裡我也說說過去我是怎麼開發一個新的拍攝路線,來讓新人可以了解這些第一次前往的國家,可能會獲得到些什麼意外的驚喜。
以我已經跑過許多國家與城市的一位攝影師來說,其實對於攝影師來看景點,通常不是去看這個地方有沒有什麼東西好逛、好買、或是好吃,也不是去看這個地方好不好玩,會吸引到攝影師的目光通常都會是,這個地點到底拍起來對於作品的呈現來說特不特別。因為在海外婚紗「普遍」來說賺不會很多的情況下,最大的「獲利」其實就是讓作品能夠更加的豐富,與吸引人的目光。因此,通常如果我有決定要去開發一個新的國家,真的不會是覺得自己銀行戶頭錢太多,也不會是轉地球儀然後點到哪就去哪,而是這個地方真的有夠多的特色與吸引力、或是在網路上看到什麼很「驚喜」的地點,然後研究了好一番功夫後發現真的是有那個潛力存在。
就拿冰島來說(對拉,我就是都要提冰島),當然很多人都知道了是因為白日夢冒險王這部電影,因此共鳴感就會很強,加上那個時期正是冰島觀光快速起飛的時間點,因此真的就是花了很多錢與很多時間去探索這個地點(會一直去是因為打從心底的愛這裡)。像是馬爾他這個國家,就是從 DJI 的產品 Ronin-S 的官方宣傳影片: ( lost in Malta )發現了這個美到不可思議的國度,因此變成整個 2019 年我最期待的國家。而挪威的 Lofoten Island,則是因為臉書的朋友,也是旅行超級達人小帆哥的動態中了毒,因此毅然決然非得要去的地點,而我是真的很相信老天會默默幫你的這個吸引力法則,在我決定要去的過程中,在 IG 上看到一個官方推廣的影片,影片內是一大群麋鹿從山頭跑了過來,然後我又循著影片中的資訊找到了 Tromso 的雪地麋鹿的營地,進而完成了台灣第一個拍攝行程的規劃。所以,通常我會新開發的地點,雖然無法百分百確認好不好拍,但基本上都會是一個很難能可貴的人生體驗。我從 2017 年就一直在招募土耳其的行程了,但這個地點實在是很難招,所以最後我在一次歐洲的拍攝任務結束後就自費去勘景先把功課的做好,果不其然的去到當地也完全的震撼到了我。從 2018 年開始,我陸續執行了:Tromso、Lofoten Island、Cappadocia、Montenegro、Dubrovnik、Malta、Dolomites,雖然說不一定都是由我首次執行這些地方的婚紗拍攝,但短短的時間內去踩出了這些地方實際的拍攝路線,是真的花了很多的心力在經營自己海外拍攝的這塊領域。
當然,我本身就是一個會做足拍攝前準備的攝影師,因此我的海外拍攝,如果是第一次前往的城市,基本上我都會提前三天至現場來做場勘的工作。說真的,多數的場勘一天就可以全數跑完,但我的模式會是這樣:先從台灣先搜集好相關的景點資訊,然後註記好景點位置。第一天場勘會先將這些地點實際的走過一遍,了解每個景點的現場狀況。接下來,我會開始搜尋其他的網路關鍵字,來找尋比較隱秘(或當地人推薦)的地點,如果第一天勘景的地點在我的經驗判斷下無法建構完一本足夠的畫面時,第二天則會需要將其他非主要的觀光地點、第一天場勘路途中覺得有機會可以拍攝的地點,於第二天再實際場勘一次。另外,第二天通常也會前往主要拍攝地點周邊較遠的區域場勘,作為一些預備方案所用。第三天通常就是看看前兩天的場勘結果後是否還有需要補足的地方,如果場勘都差不多完成的話,第三天就會讓自己處於比較休息的狀態,讓自己可以再最佳的狀態面對隔天的高強度拍攝工作。當然,這三天都會去評估現場的人潮、光線 等等的綜合因素。
新的拍攝路線其實對新人來說,除了可以一起做許多功課之外(通常,新人對一個地方做越多功課的時候,其實會越投入於當下的拍攝),對我來說也會更沒有受限的拍攝,也會希望拍攝到更多作品,影像就會更加的,放飛自我啊。所以 2018 年開始我就很努力的在開發新的國家,雖然說投入的錢真的多花了很多很多,但如果你看我近來的作品後會發現,那成熟度真的是又往了下一個階段前進了。這並不是說拍過很多次的地方就沒有用心在拍,而是通常許多新人都會指定在這些開發過的路線與地點,因為這些地方最初我也是花費了很多心思在找尋地點,因此很容易就陷入了一個「為什麼他有,我沒有」這樣的的比較狀況。所以,第一次去的國家過程多半是「發現可能性」,而開發已久的地點則更多是「維持水準」。
哪個好其實沒有一定,像是冰島這幾年來,即便去很多次,我依然每一趟行程中如果能排出時間,我都會多留很多天去探查不同的地點,為什麼整個冰島幾乎喊得出名字的地點我都親自拜訪過,就只是希望能夠給予更多拍攝上的彈性。不過,新人還是會比較多以「經典」的地點來優先選擇,這也是很正常的事。不過,我心裡也希望,如果你有機會看到這裡,會能夠興起一點念頭,去拜訪看看一些可能很少朋友去過的地方,因為你可能這一輩子就只會去這一次,而很多國家,未來其實你很有機會因為各種原因再次來到。
[其實就都是成本啊]
海外婚紗其實本質上就都還是拍攝婚紗,只是地點不太一樣而已。所以許多的價格圍繞的,就都還是成本。有一些報價方式是比較簡單的,譬如說就是報給新人該次拍攝實際該收取的服務費用,也就是單報攝影費用,剩下的機票與住宿等等就交給新人來負責處理。的確多數新人真的都是天使,會給予工作人員很棒的住宿與相關的安排,但其實聽聞過的糾紛也都還是有例子。譬如說航班時間不滿意,或是住宿無法符合到需求,雖然可能這些都有可以討論的空間,但是有些可能說不出口的不愉快,你都很難知道到底有沒有反應在作品之中。相戀的情人都會價值觀差距了,更不用說第一次見面就要一起旅行的陌生人了。所以從業至今,我的海外婚紗都是一次性方案報價,會不會賠錢我自己負責,但至少我能保證的是這個方案推銷出去了,就是一個雙方心甘情願的成交。
當然成本不免的就是從機票裡面去偷,或是從住宿裡去偷,或是從交通中去偷。從機票裡偷成本,就是訂最便宜的機票,但交換的就是超級長的飛行時間。住宿裡去偷,就是訂很便宜的住宿,但交換的就是回到住宿後無法獲得放鬆與休息,以及讓整趟工作變得更加的「難受」。通常在國外我都習慣訂有廚房的民宿,因為我會負責夥伴的飲食,以及都會讓造型老師有獨立的房間,因此在住宿的成本上都非常的嚇人。之前冰島在最熱門的時期時,我很常一晚住宿費用都是逼近一萬台幣的價格,一整趟冰島下來大概都花了十萬多的住宿費用,因此開發冰島的初期我真的都是費盡千辛萬苦經營的,幾乎都是拿在台灣拍攝所賺到的錢來耕耘這裡。從交通去偷就比較小事,就是租租便宜的小車,就是空間小了點,但忍耐點還過得去。
所以,方案的價格當然就有人會高,有人會低。當然對於新人來說,除了拍攝的風格之外,價格就是一個很真實的數字,畢竟這些都是新人一趟拍下來成本需要去考量的主因。風格喜歡,然後價格有給的低,當然沒有不選的道理。
[羊肉爐教會我的人生觀]
有段時間我挺喜歡吃羊肉爐的,因為我挺喜歡自己在家煮東西吃,而羊肉爐市面上很奇妙的有很多廠商都有出冷凍包湯底可以讓你在家裡加熱煮來吃。以前我都會買一個牌子的羊肉爐,中藥味很夠,湯頭好喝,雖然肉很少價格也偏高,但至少每次煮都挺滿意的,反正肉就再買個肉片補就好了。有一次去大賣場補貨的時候,原本也想拿同一款羊肉爐,但看到旁邊有一個更大包裝,然後寫著滿滿ㄧ台斤肉塊的標題,被價格跟分量吸引到之後,就改買了這款。結果回家一煮,大失所望,除了湯頭很淡沒啥味道之外,裡面的肉就是很鬆散的那種,口感很差,也沒入味,而不好喝的湯頭也連帶我一起買的其他配料都變得難吃。
這個故事我在我的 IG 限動中有提過,原本是想要用故事來引喻一個道理,但結果最後大家都在問我是要買哪一款羊肉爐(喂)。
這次羊肉爐買的難吃,說真的就是損失個幾百塊,下次不要再買就好了。可是,我想,不管是不是去國外拍攝婚紗,拍照這種事,你選了不滿意的,其實要再拍一次,都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
雖然說自己寫給自己的業配文,可能還是要自誇一下才不會顯得太過於矯情。只是我自己都覺得,方案的價格其實當然都有高有低,但這個高或低認真比也真的沒有那麼大的差距。就好像新人在挑選婚禮攝影師的時候,有時候一直在攝影師幾千塊之間的價錢差距在掙扎,但可能宴客廳一桌的費用就遠超過這之間的價差。東西吃完就沒了,照片卻會停留很久。而海外婚紗也是差不多的道理。許多新人都會連同蜜月一起拍攝婚紗,我知道蜜月度假中多少都會讓自己住好一點,吃好一點,而一趟好的旅行婚紗的體驗,有時候這個價格間的差距,就像是我上面講的羊肉爐的故事一般。
就算你吃(拍)完後不滿意了,你也已經買了。
就容我老王賣瓜的一段:「你都花這麼多時間、金錢、功夫專程讓自己飛到國外拍攝婚紗了,為什麼還覺得要省這一點」
你終究是要開歐洲車的(喂,廣告錯台了拉)
最後,海外婚紗的這條路雖然並不容易,但寫這篇文章絕對不是要來抱怨有什麼辛苦的。老實說近一兩年跑了許多新奇的地方,覺得是變得更是有趣。特別是還交了幾位好朋友,對我來說每一次海外都是一個讓我挺期待的新旅程。如果你這麼有耐心的看到了這裡,那麼代表我們很有緣份,不如,來個信,預定我下一個海外行程吧(笑)。
Don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