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故事] 我的勘景雷達
曾經有人跟我說過,為什麼你就算到了國外,還是可以一直找到很特別的地方。即便那些地方都不可能會寫在旅遊書內,可能連網路上都沒有人提過,就算第一次拜訪的地方也都次如此。我想,這個能力其實只要是攝影師多半都會具有,不過差別就在於,你花多少時間去找尋,以及你過去花了多少時間,在培養你對於環境元素的「歸類」「框架」「解構」等能力。
在過去我的課堂之中,會提到攝影本身是一種繼承學習。也就是所有所學的知識與技術,都會以過去所學的基礎來堆疊。同樣的一位攝影師在找尋景點的過程中,每當看到了眼前的景色時,也都同樣的不斷在訓練怎麼樣把元素放到一張照片裡時,該放什麼到照片裡。也就是同一個景,正面拍側面拍,可能同樣的東西會是完全不同的呈現。拍局部還是拍全景,也都是不同的表現。這個能力是需要花很多時間來慢慢培養的,也因此我們常常在跟拍攝的新人討論拍攝地點時,多少都會發生新人找一些網路圖片風景很美的地方,不過攝影師會覺得可能可以拍的機會不高。因為,有些地方可能是整個環境很美,但拍攝只拍到局部就遜色很多,像是一些大型湖泊的旁邊,抵達現場眼睛看真的非常漂亮,但你的照片往往只能拍到湖面的一小部分,完全無法在照片中看出那是一個湖。也好比為什麼攝影師常會在一些看起來很怪的地方拍攝,因為只要某一個特別的元素有了,在有框架的照片裡自然都可以透過手法來強調特色。這個也是在冰島婚紗中我覺得很常被忽略的一個地方,許多人都覺得冰島很美到處拍都很漂亮,可是實際的情況是因為地廣景色很巨大(或很遠),當你還要拍到人物的時候往往不是站位不佳就是鏡頭 > 人物 > 景色 三者的比例距離都在不對的條件上。
這張照片其實是我們在路邊無意間發現到的一個瀑布,躲在車道旁其實看不見的地方。原本水流類型的婚紗一直都是我拍攝的其中一個特色主題,因此找到這樣的地點自然是喜出望外。但這樣的地點其實常常要考慮到許多問題,像是你的相機位置到底有沒有高度來讓你拍攝到足夠的水流架構,新人有沒有可以靠近或進入水流的附近,是否有路可以走進去(安全第一),以及現場光線在長曝下的反差,補光的位置,還有周圍紋理的層次。這裡我第一眼就覺得是好看的瀑布,因為是有高度漸層(最重要)以及水流的大小適中(略小),因此在畫面的流動感自然好,人物景色的比例也會剛好,但最大的問題就是其實很難走到水流的附近。於是這樣一個臨時的點雖然最後的拍攝張數不多,但過程可能就花了快一個小時,因為新人跟我們助理都要用攀爬的方式一個拉一個走進去。當然,也由於非常有限的站位,以及非常有限的燈手位置,因此新人可以做的互動動作就非常受限,特別是因為相機的可立位置也非常少,因此新人要用站的都會破壞掉整個畫面的協調性(這個是一個我研究很久的課題,以後若有機會會在寫一些文章來分享)。因此所拍攝的影像並不是就是把人放到景色前這麼簡單,而都是要考慮到整個畫面的呈現是否能夠符合自己的美感要求。
所以,攝影師的勘景雷達,都來自於平常對景色的分析。當然在一些地方,我們可以找到那種拍起來非常美現場看也真的超美的地方,這是我最喜歡的,因為這樣的地方連新人在拍攝完後都會有很棒的回憶,甚至在以後還可以再回到這裡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