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戶方的第二輯,因為這一部分只有拍了大約 30 分鐘(還有兩個人輪著拍),原本想要連同第一本放在一起一次出的,但雖然拍攝時間挺短,不過喜歡的照片還是很多,加上光線的運用跟第一本有著很大的不同,因此就特別分成第二本來出。
當然,每一本作品可以聊的面向都有很多,這本我就簡單的聊聊一些現場的光線思維。如果你從第一本到這本仔細的看過一次,就會發現其實現場的光線一直都有在改變。最近因為進入夏天氣候,午後很容易多雲然後下雷雨,這天雖然運氣很好的沒有午後雷陣雨,但是天上的雲層還是很多,所以在第一本的照片中,就會發現有一些有陽光的照入,但多數都是被雲擋住的光線。當然光線的本質還是很不錯的,所以在第一本中就是運用建築物本身的塑光條件,來讓比較平的光線也能做到像是光比的層次感。
而第二本在開始拍攝的時候已經是下午的五點二十分了,要知道雖然夏天日落很晚,但戶方是在建築區內,加上多雲,其實漫射光在建築物內,特別是後半段在桌子的地方,這樣的光線的運用就需要多花點心思。所以在廚房的部分,我額外用了暖色的持續光來進行一個現場光的推進,這原理就是試著想像下午的光線照入建築的色溫,然後用一個比較小也比較具體強的光線,來做一個很簡單的高光。當然,持續光的明度本來就不到很強,不過要曉得對於相機感光元件來說,任何的光線對於照片都是會有改變得,不管你的眼睛有沒有辦法判別的出來,這原理就跟你耳朵不一定聽得到那些呼氣聲,但你用收音機器總都會收到是差不多意思。
因此你會發現第二輯雖然是光線更不好的時段,但拍起來反而那個立體感好像更鮮明了一點,道理就是用了再簡單不過的補光思維,小小的動作,照片就會有了不小的改變。當然,所有的光線在我們拍攝過程中都會不斷的變化,譬如說你開門了,光照入更多了,那持續光的暖色就會淡掉。你在使用人造光線時,都要對這些多花點心思注意。
而照片到了最後半段,是已經在很暗的狀況下拍攝,光線來自於檯燈,室內的一些燈光,這時候你就要去思考你要拍些什麼,表現什麼。補光不會不行,但你得思考在有限的時間,有限的空間,你要怎麼控制你捕的光線跑到什麼地方去。在我過去講光線課程中,或是實際工作中,我很常說,拍攝的過程很常都是一種取捨,你要當下馬上判斷哪一種作法的優點跟缺點是什麼,然後你要表現的重點是什麼,最後你選擇你可以做的最好的方式。所以雖然還不能完成稱之為微光,但如果你對光線的感度敏銳一點的話,就是善用一點點的光線去勾邊,或是讓光就當作一種 backlight 的襯托,這些,只要你接觸的越多,你的拍攝就會更自在一些。所以在還有窗光的廚房我反而補了一個持續燈,而在超暗的桌子處我反而把我的燈收起來,重點都在於,不管你今天用任何一種光線,自然光也好,人造光也好,你要拍什麼畫面想要什麼光感,你想清楚拍下去就好。
好拉,簡單分享一些思維。希望大家會喜歡。
喔對了,這本出完 Una 應該是今年都約不到了,我哭。
MD : Una
大哥:陳伸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