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禮籌備 系列文章

不曉得大家在買東西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在購買一個不熟悉的產品時,因為還不確切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以及價格與品質上的關聯性,所以可能在做了一些功課後就買了自己初期設定預算的產品。但實際使用後才發現原來跟自己的預期有著很大的落差,這時總會有個心情:「當時要是買那個就好了」。

價格因為是個數字,所以數字的高低是每個人最直接有感的差異。比方來說蛋炒飯,自己炒飯的成本、巷口路邊攤一份的價格,以及鼎泰豐一份的價格,同樣都是蛋炒飯,價差也會很明顯的擺在那邊。

這篇文章編寫的主旨,以我本身是從業人員所長期觀察到產業中的一些狀況,實際分享自己的經驗,希望新人都能夠更有一些判斷的基準點,避免被一些奇怪的話術、定價策略,最終下訂後才發現阿被騙到了。

我自己買東西兩個大方向:
「可以買貴,但不要買貴了」
「可以選實惠,但不要選不要的」

接下來,底下是幾個最常見的狀況,也希望透過這些簡單的例子來讓大家更準確的去選則到適合自己的婚禮服務。

一、包套內容包越多的,通常多數是不需要的 | 婚禮籌備

第一個大項目邏輯很簡單,當大家在選擇一個包套服務時,都會覺得內容項目越多所得到的就越多。不過由於新人都不會知道所包括的項目每項單價成本或是所用的品質是什麼,因此越多越划算的心情就很容易被利用。這就很像是我們去買保養品的時候,常常買個單件商品時會附上一堆小罐的試用瓶那你覺得一整個組合很豐富,但最後會發現你最後會用到的還是只有原本要買的那一瓶,其他附加的贈品根本就不適合自己。

在多數的情況下,只要是包山包海的包套內容,那麼組合內的東西多半成本都不高。對於想要節省麻煩的新人來說當然選擇並沒有問題,但請記得「附加的東西」並不要成為主要評斷的依據。譬如,如果你要在幾間禮服廠商中選擇其中一間,就應該專心從禮服的品質與價錢中去評斷該如何選擇,而不要因為可能有廠商說因為選擇我們家的禮服還有送什麼東西或是可以免費使用什麼周邊物品而被這些話術所影響到。

二、婚禮展的 Call 客生態

由於我自己本身是個工作室的負責人,因此也曾經有接洽過婚紗展攤位等資訊與經驗。這裡先不講參加的廠商都要繳交一筆高額的場地費用外,這裡要講的就是在這些展場中專業 Call 客的生態。Call 客就是那些專門把人拉進去攤位,並用各種方式讓新人下訂的人。而這些 Call 客並不一定是該廠商的員工,不少都是廠商付錢請來攤位的。他們的專業是「拉客人」與「簽單」。

並不是想一竿子打翻全部船,也會有那些品質好而且服務好的廠商進駐。但在 Call 客到處拉人的狀態下,其實就會跟第一點是差不多的意思,在那種環境下就是「想盡辦法讓你下單」是最終的目標。而通常就是先以一個夠低的價格,包夠多的東西,或是說優惠多少送多少東西等等,而這些送的或優惠的其實都有各種方式在後面加價回來。

我還是必須說,婚禮服務並不是商品,而是一種專業服務。像是拍照並不是做喜餅,無法像是工廠今天生產線多做一些量多來壓低單價成本來賣就可以用量來充回本。前面有提到廠商來參展都要先自費一筆不低的攤位費用了,又要提供比平時更低的價格跟方案組合,羊毛總還是出在羊身上,多數的情況就是在之後會在其他的地方賺回來。

各種客群都有其適合的消費模式,買賣本來就是雙方各取所需。但我有跟許多新人朋友聊到為什麼後來還會來找我們工作室,多半都會提到說當時可能就想去看看當作結婚前的做功課準備(很正常,大家都第一次結婚,當然都會想多看多比較),但當下就被拉到攤位然後很奇妙的就簽訂了,而訂完後才發現後續有各式各樣與展場上不符的問題。

三、同樣的項目,品質可能天差地遠

如果你已經是在市場上比價過一段時間的新人,那應該會發現可能差不多的組合方案,價格的差異可能還蠻大的。當然有些品質的好壞很明顯有差異的價格有落差這很容易理解,不過應該還是會有一部份你會覺得看起來就是差不多,但不曉得為何價格還是會有這樣的差距在。

這個部分其實要從很多層面來講,我們先不以一些品牌溢價的問題(如奢侈品)。基本上新人在找尋廠商的時候,網路上多半能最快速看到的都是「廣告」與「樣片」,通常多是廠商最好的精華作品,然後再以廠商中最低的方案價格來做行銷。也因此說新人會有不小的機率會遇到當你用最低的方案價格來下訂後,會選不到那些當初最吸引你的那些組合。

其實這樣的行為在各行各業也都是如此,並不是要指責宣傳不實,而是在資訊流氾濫的年代,怎麼把人留下來或是吸引注目就是大家都拼了命在做的事情。不過如過遇到一些比較惡質的作法,就是會用文字遊戲來混淆消費者,這才是新人要特別留意的。

所以在以前我的網站文章中有提到選擇那種良善以及讓你有信任感的廠商很重要,因為這就跟食品安全一樣,你吃下肚子可能味道差不多,但有無良心的業者可能用的食材與成本完全是天差地遠。

本文並沒有辦法一一列舉所有的內容。但像是禮服,可以先確認在不加價的禮服款是否是有好看的,不是那種品質廉價或是款式都停留在七八年前沒有更新的。造型是否有更新作品,並在不同的新人與各種角度上都可以符合自己的美感。攝影是否有在更新照片,作品是否有完整作品集可以參考,新人是否涵蓋各種不同面貌。

當然,業者的話術跟作法有時新人還是難以分辨,請記得「物有所價」「勿貪便宜」,很多服務的專業性都是職人十多年的經驗累積。

四、加價正常,全都是加價就不合理

我自己在寫文章的時候很常用一般生活中的行為來做比喻,因為希望透過更容易理解的方式來讓新人都能了解今天在結婚的過程中你應該要理解的事情。前面用了女生買保養品來比喻,而這一項換從男生的角度,今天我們要買車的時候,你會發現同個廠牌的車,不同的等級自然就會有不一樣的價格區間。

像是買賓士,初階是 A 系,好一點來到 C 系列,再上去豪華一點就是 E 系或 S 系。而 C 系中也可以會分成 C180、C250、C300 等,每一款價格也都會有所不同。這些數字不懂沒關係,其實生活中買各種東西本來就會有不同的定位,因此可能標價的部分都是起價,後面依個人需求或消費能力再選擇自己所需,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同去好餐廳吃套餐,加 500 元可以升級和牛,但選擇不加 500 我也可以享受到原本就該有的好的服務、好的食材,只是不那麼奢華。問題就出在,如果當你簽訂的方案,發現如果不加價就全部都不是你要的,那這絕對是個問題。

這也是這個產業中我們個人工作室中最無奈的一部分。就是以行銷層面來說,我們都知道你不先讓人感興趣,哪來的後續進一步詢問。只是這個「讓人有興趣的底價」,如果後續還要什麼都要加才能達到我們預期的品質,我自己如果作為消費者也會觀感體驗很差。

像是我自己的工作室去談合作禮服廠商,你說有沒有那種幾套超便宜的那種,ㄧ定有。但禮服的品質完全達不到我們對於美感的訴求,因此為了達到我們對於品質的訴求,好的禮服工作室的價格也真的都是很高。這種情況下,你會發現為什麼問一輪下來,好像看起來項目差不的方案內容,價差有時候比想像中的大。因為在你都沒實際開始接觸與挑選到方案內包括的項目時,是很難分辨這些品質與價格間的連帶關係。

五、不是越多機越划算

我自己本身帶人也超過十多年的時間,如果說從零基礎到一個可以勝任一場完整的拍攝的副機位攝影師來說,通常最快也差不多是兩年的時間。副機的優點有很多,最大的優勢就是畫面可以多了不同的角度,在講述故事自然畫面就會更完整。

不過,其實許多的雙機,有不少都只是多了一個人來拿相機,至於是否能夠真的獨自完成拍攝上的任務,其實新人並沒有辦法知道。以前就有一些後來成為好朋友的新人,有跟我分享過不少次他們請了加價的雙機,但完全看不懂雙機在拍些什麼。

這裡並無法教大家怎麼分辨,因為新人拿到的最終成品,不管是平面還是動態錄影,都是最終編輯與剪輯後的成品。而一場婚禮並無法重來,所以你不會有可以比較這時間點雙機該去拍到些什麼。而會特別提出來這一點,是在六七年前,能夠提供完整雙機拍攝服務的真的不多,也是一個很具優勢的特色。但後來氾濫的行銷多機拍攝,而且不少都以很低的價格承接,反而破壞了當年用心做教育訓練的職業攝影師們。

因此,回歸本文的核心主旨,新人要判斷的,如果你喜歡該攝(錄)影師的作品,並用心的看過所有完整作品的內容都滿意,那麼就不用太在意是否為雙機或是多機的拍攝。時代一直在改變,現在很多拍攝的流程都有了許多的優化與調整。

六、最貴的,永遠都是買到不是自己要的

我相信這點並不需要太多的說明,每個人應該都會有過類似的經驗,就是買了跟預期不符的,最後反而完全用不到或不想要了。然後婚禮的服務這件事並不像是買衣服、買食物這樣,真的買到不需要的大不了就重新買一次。許多婚禮服務都承載著不能重來的性質,也因此一些老字號的婚禮從業人員,能維持十多年的口碑,其實背後都承受著超級大的工作壓力與自我要求。

像是文章所提到的第一點,或許你會想問,如果便宜的組合費用並不高,那幹嘛不所有人都一起包套進去。這部分有很大的原因是單就「品質」的這件事上,有自我要求的廠商就會有過不了自己這關的問題。我們不會把我們自己不想要的東西讓我們的新人用,這是個非常簡單的自我要求,但在如今講求 CP 值的年代卻常常變成了同項競爭中的劣勢方。


希望新人能夠了解一件事情。並不是說結婚是一輩子一次的事情,所以什麼都要用到最貴最高級的。相反的,設定好預算,選擇適合自己的服務,本來就是各種消費行為都該有的思維。不過也要想清楚的一件事情,也正因為這天的特別,以及時間的無法倒帶與重來,所決定的如果不如預期或買錯了,基本上是沒有重新來一次或再買一次的這種選項。

有新人曾經拿著照片來問我說:「我收到這樣的照片還可以補修嗎?」這個答案通常都是「我沒有原檔通常很難」,而且多半沒拍到的東西就是沒拍到,沒拍好的也很難再透過後期修。許多的案例像是「下訂後就沒回應了」「久久都聯絡不到本人,都是小幫手再幫忙回覆」「後來才發現照片都不是攝影師本人修」「稍微好看一點的禮服全部都要加價」。還有許多條列不完,相信正在準備做功課的新人,也都聽過學長姐的分享經驗。有些還沒有拍的也因為訂金已經付了不想浪費,有些拍完了然後因為錢都付完怕得罪就一直忍耐。或許看到這邊有些人會覺得這也太離譜了吧,但都是不管在何時都反覆再發生的真實案例。

最後,文章沒有針對任何人、廠商,希望透過自己的分享讓新人能夠更願意重視那些優質而自律的好服務人員與店家,並且避開一些陷阱與話術,才不會花了錢又買了一肚子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