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兩年所謂 生活感婚紗 一直是很熱門的主題,其實這樣的拍攝方式過去一直都有,只是這段時間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當然所謂的「生活感」,就我自己的看法,我會覺得是更貼近的以人為本的拍攝方式,而跳脫過去只是穿著華麗的禮服然後變換不同場景的拍攝模式。

當然,這並不只是從近年才開始,如果稍微資深一點的應該都有印象當年徐若瑄一個婚紗搭配牛仔夾克引發了好大一波風潮,其實就是讓生活中的元素巧妙的結合到婚紗的拍攝之中。過去多數會找尋工作室的新人也都喜歡自然有溫度的拍攝方式,但是由於過往幾乎大家拍婚紗的標配都要是三套婚紗,一直到近幾年開始,不管是禮服工作室開始加入了更多輕婚紗的選擇,或是新人也都越來越能接受時裝加入到自己婚紗的拍攝之中,因此生活感的這個名詞也開始火熱的在婚紗圈中興起了。
這篇文章,主要是以我從攝影師的角度,分享我自己在替新人規劃主題時相關的準備與規劃的心得。我想拍婚紗這件事情,重點一直都是在於怎麼樣去表現出你們的模樣,而不是專程來拍「婚紗本身」。因此,在我規劃一個主題的最開始發想,都是以:「該怎樣去表現出合適他們的特質」這一點做出發點。
也因此,對於新人朋友來說,其實不管是哪一種類型的婚紗名詞,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你們應該要花一些時間來想想怎樣才是適合你們相處的表現方式,然而要穿著怎樣的服裝,就是後續自然延伸會找到的一件事。像是過去也是有很多新人在拍婚紗的時候會去菜市場、小吃店去拍攝,你可以想像穿著華麗的禮服與西服去,當然不會說不行,不過這類的服裝在先天上就會有一些拍攝上動作的限制,以及在畫面上的不自然感。
所以,如果你願意多花一點時間去看看一些所謂生活感婚紗的拍攝影像,其實你會發現並不是這些照片就比傳統婚紗多了很多新的花招與互動,只是少了過往那些拍婚紗就一定是穿著婚紗的習慣,也讓那些看起來更生動的互動變得更合理的出現在照片裡。
那或許你會有個問題是,如果這樣說,那是不是我想要拍生活感的婚紗,就只能穿便服?否則就生活不起來了嗎?這倒也不是,我的解釋是:「出現在畫面中的元素都會影響到一個影像在表達的故事」。若用舉例來說,就很像我們今天看古裝劇的時候,卻有個穿著潮牌與Air Jordan 的出現在影片之中,就算這個人一樣做著跟古人一模一樣的事情,但你一看就會出戲是很相似的意思。

所以像是我拍古董車的這本作品(點我看整本),你會發現新人同樣是穿著正裝,但包括西服與禮服都是特別挑選了有點復古的款式,而且你如果特別注意到白紗的款式,除了有復古的感覺外,設計上也是非常方便坐下、蹲下與能夠輕鬆移動的款式,裙尾也非常的俐落。因為既然要拍到車子自然就會有很多要坐在車內的時間,你或許也能想像如果這時候挑了魚尾、或是超長拖尾的禮服,連好好的坐在車內都會很困難了,更不用說還要能去拍那些自然互動的照片了。
當新人開始思考說自己拍攝怎樣的故事時,那麼接下來你就會很自然的會想,我們該去哪邊拍這樣的故事,然後我們該穿些什麼出現在這裡。當一個主題就會開始有了雛形,後續要怎麼再做延伸就會變得是很簡單的事情。在我自己看待近年生活感婚紗這件事,對我來說一直都不是就單只是把過去穿婚紗正在做的事情,換成便服。也不是就陽明山換到公園,這樣就叫生活感。像是我自己本身平常就不會去公園,如果是我自己拍婚紗的時候要去公園溜滑梯,盪鞦韆,那對我來說會比穿婚紗去景點擺拍還要來的更不自在。
我們來看個範例,這是一對髮型師,在我的 IG 上也有簡單的說過我在規劃他們的發想起因。因為他們本身都很有時尚美感的美髮師,原本我會以工作來做出發點,像是他到他們的店裡來拍攝像是美髮師工作的一個故事主題,但因為工作上不方便所以這個方式並無法進行。我也問了他們平常的興趣是去潛水,我也是思考了幾個方式,但是潛水等相關拍攝限制也不少(不會不行,但整體的籌劃會很複雜)。因此,我換了一個念頭,反倒是用反差的形象來替他們設定了這次的主題,眼尖的你應該會發現,就很像是電影當男人戀愛時的那種設定。

像是這種有點時代感的台灣味一直是個辨識度很高的風格,加上它們的樣子本身就帶有跟這種風格的反差感,所以拍攝上很自然的張力就會被表現出來。而當這樣的故事被定案出來後,後續的服裝、畫龍點睛的小配件,以及我們該去怎樣的地方去讓我們想做的事情更合理化,或者更有台灣味一點,那就是看我們要花多少的時間來做準備功課了。

如果說台北最有台味記號的,對我來說萬華一帶是我心中最合適的選擇。所以像是吃冰的地點選了來拍攝,然後也找了那種記憶中的水果飲料店,都是為了讓這樣的故事拍起來完整性可以更好一點。而當這些都具備了,你其實拍起來就是會做出合適的樣子,像是聽音樂的時候會做些什麼,就是會拍到些什麼。對我來說所謂的生活感,正就是生活中我們就自然而然的做這些事情,因此你看到這些照片時就會有相同的共鳴點,才讓你的印象特別的深刻。
傳統我們穿著華麗的婚紗到景點拍攝,因為我們平常生活當中並不會這樣做,也不會專程到一些婚紗的熱門景點活動。因此在拍攝中我們就很容易去做一些常見的互動,像是擁抱、親吻,牽著手散步等等。因為你並沒有一個正在進行的故事,所以就容易變成擺拍的方式。

當然,不是所有的拍攝都一定要設定到很特別或很複雜,我們再來看另一個例子。這對情侶給我的第一個印象就是非常的年輕有活力的類型,因此我在給予設定服裝建議的時候,都是走幾個比較年輕歡樂的方向走。後來他們準備了全白的服裝,我就順應著這樣白淨的服裝設定,挑選了也是白色系的永安海螺館的建築。而讓畫面的顏色單一化後,有個優勢就是會少了顏色對看圖的情緒影響,會更放大人物本身。所以我要做的,就是去引導那些更多互動更符合那種活力的他們。


而我們可以再看一個很有趣的例子,這一次的拍攝因為一些特別的原因所以在台大的校園剛好有了一組對比照片,一組是特別穿搭的過的便服,另一個則是婚紗搭配比較簡約的西服穿搭。不曉得你們會比較喜歡哪一種?我自己的話其實兩個方式都很喜歡,因為像是禮服跟西服,也都順應著校園做出了「簡單化」的調整,讓服裝能夠更符合在校園裡的氛圍。但其實透過照片你也會發現,禮服跟西服在拍攝上細緻感會更好一些,但動作上還是會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便服的拍攝我們就能夠做更多的拍攝動作,以及不同的情境。

看到這邊你應該多少都可以理解了,其實重點都還是圍繞在怎麼樣去表現出你們的模樣,穿著怎樣的服裝,都只是順應著我們想要呈現的畫面與感覺,來找出適合的穿著。因此穿著便服時裝也好,禮服也當然沒問題。主題式的拍攝方式有其特色與魅力在,但過往較傳統的拍攝模式還是有它的優點所在,而且不同類型風格的婚紗拍攝方式,其實也都有各自的受眾群們,新人都可以依自己的喜好來挑選適合自己的風格。像是有時我們追求的就是畫面的美感,也或是就是想拍個這個時期自己的在這一天獨特的樣子。當然,這兩種並沒有什麼衝突,多數新人都還是會選擇一整天的拍攝時間,因此兩者兼具也是絕對可行的。

最後,主題的拍攝需要很長時間的規劃與大量的找尋資料,像是找到具有特色又適合主題的地點有時就要花上很多時間。但我一直都覺得,當每個人都願意花時間放在自己的拍攝之中,那得到的影像最後終會充滿著更多難忘的回憶。
好啦,雖然這篇有點長,但都是我最真實的經驗分享,也期待各位都能夠拍出專屬於你們的美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