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 攝影師作品 ,我想這是一個有點複雜的問題。當然從攝影師個人的作品來挑應該是很多人都會做的一件事,不過就看照片也是一個新領域的學問,就好比以前有段時間我想去買一副耳機,即便自己事情做了不少網路功課,但實際戴上耳機來聽時卻分不出來某些耳機間的差別。因此,這裡我就透過我自己在過去看其他攝影師的照片,以及帶過上百個學生的經驗,來分享一些怎麼看攝影師,與怎麼看攝影照片的一些簡單的方法。

一、首先,當然從作品集開始看起

一個攝影師的作品集基本上最常見的平台,大概就是:個人臉書、臉書粉絲團、IG、攝影師的個人官網、攝影師的網路相簿。前面三個因為都是大家都很習慣用的社交平台,所以多少會有機會看到許多可能是攝影作品以外的攝影師個人動態等。而攝影師的個人官網通常是整理最完整的地方,不過由於在今天要更新照片的平台有太多了,加上如 IG 這樣發圖、Po 文、或是訊息互動都比網站要來得方便很多,因此個人官網的更新頻率通常也是最慢的。而攝影師的網路相簿這個在 2022 年的今天也漸漸得被粉絲團與IG等平台逐漸取代,所以能看到的機率也會變得比較少,通常主要是攝影師自己的備份圖床而已(提供給客戶下載照片、備份照片為主)。

而臉書、粉絲團、IG 的作品,又以臉書跟粉絲團會來的比較完整,IG 的作品普遍會來的比較精華(由於 IG 的先天 po 文限制所致)。因此如果你要快速的知道攝影師的風格是怎樣,那麼從 IG 看起應該是最快的。如果 IG 的風格讓你有興趣,那麼請進一步的去看看粉絲團,或是攝影師個人官網看比較完整的作品集。當然,不是每一個攝影師都有經營這些平台,不過不管如何,你都應該要親自去看這些照片,因此我們常常都說,攝影的美感是主觀的,有些照片一部分的人可能超愛,但也會有人非常嫌棄。

二、要知道攝影師的 Po 圖的目標受眾與傳遞的訊息

由於多數人其實不會太有耐心看完一本上百張,甚至完整的近千張的作品,因此長年以來,基本上網路上多數你能看到的攝影師作品,基本上多數都是攝影師精挑細選所放上來的。你可以想想現在很多婚紗的方案中精修都是 30 – 50 張以上,一日拍攝也都是上百張照片,但像是 IG 一則貼文最多就是 10 張,單張單張更新的也大有人在,因此這裡也是要先提醒新人朋友的,通常,這些「精選」的照片其實反映了幾件事情:

  • 攝影師是有能力拍攝到這樣的照片的,但是否能穩定的拍到這樣程度的照片就需要多看
  • 攝影師個人是喜歡這些影像的,因此他才會把這些照片特別擺放上來
  • 攝影師是想要與希望多拍這類型的照片的,因此他會有計劃地把照片放上來宣傳
  • 這些照片是攝影師的個人招牌,因此他會一定時間內更新來持續維持熱度

因此,當你在這些「精選」照片中如果有看到自己喜歡的,那很不錯,也代表著這位攝影師是有能力達到你所想要拍的,或是對作品的品味跟你是有相符合到的。那麼接下來你就會需要去多看一些這位攝影師的完整作品,或是多看幾篇其他的作品。

然而在看完整作品時,在我的經驗之中,因為有些完整的照片裡面可能是新人挑片的結果(新人的挑片通常跟攝影師自己的主觀挑片有些會差很多,這個話題有機會聊聊),像是新人其實很喜歡選正面合照(真的,八成以上),但攝影師通常會比較喜歡一些有攝影想法或概念的影像,因此,我的建議是,當你開始看攝影師的完整作品時,如果該本內有 6 成照片你覺得都喜歡,那麼基本上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當然,在我過去教學生的時候常會告訴他們,當你希望未來的客群希望往哪個方向走,就可以在更新作品時多發表這類型的影像。也意味著是,像有些攝影師喜歡那種互動為主的,即便他可能也會拍一些經典擺拍的照片,不過貼文更新照片都只會放那種互動的影像。這也代表著,假如說你找了這樣的攝影師,卻想要之後要求他多拍那種很擺拍的照片,不是說他就不會拍,而是其他這會最不符合他自己最喜歡與最想要做的事,因此拍起來可能就會很「勉強」

三、一致性與多樣性所造成的原因

如果你是一位喜歡多做功課的新人,可能會注意到,有些攝影師的作品版面上照片的一致性很高,都是很像的顏色(不管在哪拍),或是新人的服裝、拍攝地點,或是動作等等的,基本上都有相當的連貫性。通常,這種攝影師的風格都會比較有個人特色,特色比較鮮明一些,如果你自己也很喜歡,那麼找上他,通常都能得到跟你看到的那些照片接近的成品。

但著注意的是,風格之所以會成為風格,就是一連串的因素所組合而成。簡單一點的來說,就是他的拍攝局限性比較高,新人比較不能想怎樣就怎樣,因為很多風格如果改變了其中的某一些要素,可能整體的味道就不見了。像是文青風格的,你不能跟攝影師說我想要穿一件珠光寶氣的大裙尾禮服來完成你很想穿的夢想,因此這完全是搭不起來的。

而你也會看過有一些攝影師的作品列表,比較多變化,不管是怎樣的服裝、場地,還是風格看起來有點差異的,基本上拍出來都有一定的水準。這類型的攝影師通常就是本身的攝影技術跟經驗都有一定的程度在,他明白怎樣完成新人的所交付需求。當然這類型的攝影師對於相關的架構要素也都有一定的要求,只是說可討論的彈性空間比較寬。

就我個人的觀點來看,其實兩者可以簡單比喻成,前者比較像專門的日料餐廳,進去就是只有日本料理可以選。後者能想像成香港的茶餐廳,裡面可以點許多不同類型的料理。前者當然道地只是選擇少,後者選擇多樣,但是否道地就見仁見智。

四、風格無法複製,只能試著詮釋

承第三點,通常(我說通常),風格專一的價格普遍偏高(特別是有名氣的),市場上模仿的可能也都有,所以或許你現在心裡會有個問題是,那如果後者好像是什麼都會拍一點,那我能不能拿 A 的風格來找 B 拍攝呢?

其實簡單的結論就是,風格真的無法複製,如果真的那麼容易複製,那我早就複製現在市場上賣最貴又最好的了(誤)。不過,畢竟攝影就是一種攝影師在詮釋美感的一種表現手法,所以說新人是可以拿一些範例照片來問看看攝影師是否有機會拍到差不多感覺的影像。那麼,這其實是有機會做到的,只是說最終表現出來的成品是否有符合到新人最初所期望的,這就是很不容易說的一件事。(因為照片的架構組成說起來有點複雜,就讓我再挖一個坑,有機會跟你們分享)。

所以有些人為什麼願意花大錢,就是要找指定的攝影師拍,因為通常這是相對來說最保險的做法。而你應該也看過有些新人分享過,可能花不多的錢,拍出來也有自己覺得感覺對了也很喜歡的影像。

五、留意作品是否為本人所拍

任何生意都會有一些不肖份子存在在市場上,自然婚禮婚紗攝影這一塊也都存在著這樣的角色。這邊主要要提醒的會有幾種況狀,是新人朋友在看作品時,要去留意的幾件事:

如果你是找團隊型、或是大型的婚紗店家,要留意所看的作品是否是樣片,或是不是同一個攝影師所拍攝的。樣片其實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因為攝影師能夠拍出該樣片,也代表著他本身就有這樣的能力,但有些樣片可能是公司花錢請外人拍的,然後當作吸引客人的開頭,也會說自己的人也都會拍攝這樣的照片。而當然還有更不可取的,就是攝影師是盜取別人的照片,或是只是去側拍卻表現的是自己的作品一般。

這部分,前面有提到現在作品的擺放平台,IG 跟 臉書都是很常見的地方。其實如果你真的喜歡該攝影師的作品,我會建議你可以花一些時間多翻翻過去這位攝影師的動態,你多少就會知道他的工作狀況跟能夠基本的判斷這些版面上的照片是否是他所拍攝的。

怎麼看攝影作品的一些個人心得就分享到這邊,挑選攝影師是一個有點複雜的卻也有趣的問題,會花時間寫下這些東西(還會有其他相關的主題),主要是覺得如果新人能夠多花些時間來看看照片,那麼攝影師的工作就會少一些只花在行銷的這件事情上面。我們過往去吃了一間不好吃的餐廳,當然下次不去以後改吃別間就好。但選擇了不適合風格的攝影師,很少人會另外再拍一次(但要小心,選擇到了喜歡的,可能會拍很多次(喂)。我一直都覺得雙方的契合很重要,畢竟頻率不對,其實是雙方都不好受的一件事。當然攝影師並沒有辦法去對找上來的客人做功課,因此我才更希望能就我自己的經驗分享,讓新人可以在這部分多花上一點時間。

好了,我的文章與文字全部都是我獨自編寫而成,相信在網路上你很難找到有類似的資訊。如果你覺得對你有幫助,那麼可以到我的 IG 或 粉絲團給我些鼓勵與支持。如果你有想問的話題,也可以訊息我讓我知道,若能力內可以,我會再編寫成新的主題放上來。

東法 Don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