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拍攝婚紗的行前溝通討論中,往往都會請新人準備好 reference 前來,通常,就是準備許許多多喜歡與不喜歡的照片。
在看過了上百對新人所帶來的照片中,我們大概將幾各類型的照片做一個比較大方向的說明,
除了讓新人可以在未來可以更明確的準備出最適合自己的照片外,也可以讓溝通之間可以更加的明確。

 

一、韓風類型的照片。

所謂韓風,其實它是個有點抽象卻又有點具體的名詞。大體上來如果用我們的歸類方式來形容這類照片的特色,大概就是:
1. 男帥女美 幾乎網路上找得到的都是樣片
2. 都是棚拍,而且攝影棚的搭景非常厲害。

韓風的照片的特點最是照片非常的乾淨,而且光線的感覺特別明顯。會造成這樣的原因就是因為這類照片幾乎都是在棚內拍攝,
棚拍的光線在人為製作與控制下,幾乎不會有外景拍攝那麼多漫射與反射到不同物體的雜光,所以光的感覺就會非常的乾淨。
這個是這類型照片非常關鍵的部分,也是為什麼一般外景拍攝都比較難做出韓風類型照片的純淨感。

接下來,即便在台灣拍攝同樣可以租借到攝影棚,網拍棚,但韓風攝影棚的另一個重點就是造景真的非常的厲害,投入的成本應該不低。
相較起來多數台灣可以租借到的場地幾乎非常少能夠有同樣的等級(這個主要是需求跟市場成本不同)。
這些東西一有差距即便用了差不多的手法拍,但拍出來的成果還是會有差,畢竟這個是很實際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
當然,有些台灣可以租借到很厲害的場地,但就又會回歸到上一個問題,像是到老英格蘭拍場地的確很厲害,
但你也很難在老英格蘭中架設到多組大面積的棚燈來呈現整個乾淨的光感。

大體來說,韓風的照片中最讓我們擔心的倒也不是場地,而是網路上的樣片那些男女主角的超標準的樣片笑容與互動。
專業的表情肢體加上不可思議的男女外貌,往往是照片會有所落差的最關鍵部分。

二、藝人的婚紗照片。

通常某位藝人結婚的婚禮照片或是婚紗照片,都會在接下來的半年中開始變成許多人 reference 中的範例照片,甚至包括禮服款式。
像是前陣子最紅的大概就是徐若瑄的牛仔上衣外套,在當時幾乎包括許多同業的照片中都出現了很類似的概念。
藝人的婚紗照片相較起第一類型韓風的照片來說,達成的難度反而是相較起來簡單許多,最大的原因就在於,影像中的兩人是真的結婚了。
這個是真的非常關鍵的差別,當你照片數量看得夠多,就會看出樣片跟真的婚禮人的照片,就是有那種「不是做一個樣子」的差距。

藝人的照片有個問題就在於因為藝人多半不太懼怕鏡頭,因此在鏡頭前呈現的互動跟表情上多半都放得很開。
加上會被找來當範本說明的照片多半是一些男神女神的婚禮,先天的外表優勢也讓這類的照片總是加分了許多。
過去我最喜歡用來說明的一組照片是黑人跟范范的婚紗照片,網路上還是可以找得到,那一組是非常簡單但情感深厚的很好典範。

個人認為,只要能夠不害怕鏡頭,而且能夠十足的表現個性與自信,通常都能夠完成這樣 reference 中的表現。

三、西方婚禮中的照片。

如果比較喜歡自然不做作的照片,一般就會看到 reference 中出現很多西方面孔,也就是西方婚禮當天外拍的照片。
首先要先簡單說一下這類型的拍攝時間,多半都是在西方婚禮中,儀式結束後,在下午中約花兩個小時在附近的區域,
跟著家人,或是伴郎伴娘,一起外拍所呈現的照片。

這樣照片的重點在於,一個是這樣的拍攝原本就是在西方婚禮中都會有的其中一個環節,因此不像是亞洲區新人專程拍婚紗。
第二個是,西方人先天個性就比我們亞洲人放得開,情感表現的就是比較外放。
所以這類的照片我們通常都會歸納兩個很常出現的特色:
1. 長焦的特寫
2. 沒有太銳利的細節,過重的對比

首先長焦的特寫是一種表現情感最直接也最深刻的方式,在過去我們去許多國家拍攝時也會遇到外籍攝影師拍攝國外的新人,
都會看到攝影師常用長焦鏡頭躲遠遠的然後不出聲音,就是一直捕捉新人兩人間在一個地點自然而然的情感表現。
通常就是大笑,擁抱,親吻,以及對望。這些其實並不困難,但亞洲人在這方面就是會有比較多的羞澀感。

再者,通常這類型的照片都是比較清新明亮,多半都採用自然光來拍攝(這又關係到拍攝地點的緯度,還有當地的空氣品質)。
因為打燈的照片往往會需要一定的擺肢,就會影響到整個的拍攝節奏與氣氛。
而從影像的考量上,有時候太過於「成功」的照片反而會模糊了本身兩個人互動間的情感。
這也是為什麼即便是沒對到焦,模糊,對焦點可能只是在手上,這類型的照片卻反而看起來很有「感覺」。

通常準備這類的 reference 我們都會希望新人要能夠瞭解這樣的照片詮釋的特色其實就是回歸到新人本身上,
如果新人能夠在鏡頭前面自然的展現兩個人之間的互動情感間的美好,那麼其實這類的照片在拍攝上難度並不算太高。
但如果是相較比較害羞,或是兩個人都是比較怕生,或是無法在外人前表現親密舉動的話,就會讓照片失去最重要的核心。

四、時尚雜誌風格。

隨著一般互動歡樂幸福感的婚紗照片佔了市場絕大多數後,往往就會有一群人希望自己的婚紗照片能夠呈現比較具有個性與特色。
在我們台灣攝影師群中,也有幾位這類型拍攝的頂尖攝影師。

在拍攝這類型的照片其實最重要的ㄧ環就在於新人本身的自我態度,也就是必須要非常的清楚與瞭解自己所要呈現的那個特色與個性。
其次,就是這類的照片必須要有非常出色的整體造型,從服裝到妝容,相關的配件道具,都會比較有別於傳統婚紗中所呈現的樣貌。
拍攝上光影也會更加的戲劇性一點。

其實如果你再更仔細的觀察這類型的照片你會發現,其實這類的照片整體來說並沒有什麼太高難度的動作與肢體,也不太需要什麼大景。
但也因此這類型的照片就更吃新人本身的態度,那個絕對的自信甚至帶點驕傲的神情,就是這類照片的最關鍵精神所在。

附帶一提的是,有些女神風的照片本質上來說也接近這類型照片的拍攝方式,也就是新娘需要本身就相信在當下就是女神,自然而然有其風采。

五、亞洲式擺拍婚紗。

目前多數台灣區與亞洲主要的拍攝方式,我大概通稱為亞洲式的婚紗。這類型的婚紗有很多種風格,但整體來說都還是以擺拍作為出發點。
第一個主要是因為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非常的自然而然的在鏡頭前面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其次也關係到新人對於婚紗照預期的張數與組數。
當然,以現在來說這類型的婚紗往往會結合各類型的拍攝,也就是有擺拍,有自然的互動,也拍攝棚拍,連時尚雜誌風當天也要拍一點。

舉例來說,像是大景系的就會掌握整個環境的細節與構圖,並且透過許多手法來強化各種質感來表現不同的風格感。
或是也有色調系的會用色調來強調一些情緒,以及色彩的搭配或是轉變來建構一些不同的視覺感受。
這類型的婚紗因為已經存在非常非常久了,所以有非常多不同的發展。
對於這類型的照片我個人只有一個建議,如果「你真的很喜歡哪個攝影師的照片,就直接去找他拍就對了。」

即便亞洲式婚紗總是在異中求同同中求異,而且在市場競爭的環境下成就每個攝影師什麼都練會了一點,
但精神很多時候就是皮像骨不像,往往專精的不同要模仿有時就會出現很怪的樣子。


任何的 reference 其實都是讓新人去了解自己需求的準備功課,而不是給攝影師去抄或是去照著一模一樣拍攝的。
當新人能夠越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感覺,以及希望畫面呈現的兩人樣貌,自然就越能夠在拍攝當天去表現出那個樣子。
當這些都出現了,攝影師就會有辦法捕捉到些什麼。

這篇文章是我們給予新人的一些建議與我們的看法,也希望能夠讓新人在準備過程中可以更了解什麼樣的照片更適合自己。
歡迎分享,但也請尊重註明出處,並不要直接複製文字囉 : )

Donfer